日前,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于公布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3]7號),正式公布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我校共有14門課程入選,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6門,線下一流課程6門。至此,我校兩批共有20門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此次獲批的1門線上一流課程為《構造地質學》(課程負責人王根厚);1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為《復雜模型三維地震勘探數據采集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負責人錢榮毅);6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分別為《土地資源學》(課程負責人趙華甫)、《沉積巖巖石學》(課程負責人阮壯)、《遙感地學應用》(課程負責人明冬萍)、《大學物理(1)》(課程負責人郝會穎)、《計算機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負責人陳春麗)、《工業礦物與巖石》(課程負責人白志民);6門線下一流課程分別《土地復墾學》(課程負責人白中科)、《系統安全工程》(課程負責人樊運曉)、《玉雕與玉器》(課程負責人郭穎)、《地球科學概論》(課程負責人顏丹平)、《沉積盆地分析原理與應用》(課程負責人林暢松)、《巖體力學》(課程負責人徐能雄)。
教育部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建設高質量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旨在通過轉變課程理念、重塑課程形態、重構課程內容、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打造一批有廣度、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課程,形成多類型、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據悉,本次共認定全國高校5750門課程為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線上課程1095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472門,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1800門,線下課程2076門,社會實踐課程307門。
學校將繼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深入實施《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本科教育質量提升計劃(2019—2023)》,堅持以課程建設為抓手,多措并舉,進一步加大課程建設力度,繼續推進一流課程建設工作,注重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與應用優秀案例的推廣,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性,以“加大課程建設、強化課堂教學、加強實踐環節、深化協同育人”為主線,堅持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礎地位,穩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管理方式改革,促進本科教育質量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