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同西藏高校合作,發揮雙方資源優勢,建立多形式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整體質量,實現高等教育區域協調發展,是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關于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高質量推進教育援藏工作的具體舉措。
青藏高原擁有地球上最為豐富和獨特的地質資源,被譽為“世界第三極”和地球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這里不僅是國內外地球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地區,也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服務國家資源能源需求的地質學人才的基地。為充分發揮該地區野外地質教學資源優勢,構建高水平野外實踐教學平臺,促進人才培養和交流,我校與西藏大學近期在西藏地區聯合開展了為期13天的野外實習。
聯合實習隊在驅龍銅礦
本次野外實習的主要組織者、我校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李亞林、戴緊根以及西藏大學工學院教授張金樹介紹,這次聯合實習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兩校地質類專業學生交流,探索野外教學協同育人新模式。作為首次內地和西藏高校聯合開展的野外實習,這次活動也吸引到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深部探測中心的多名師生共同參與。
聯合實習隊觀察雅魯藏布蛇綠巖
實習活動主要圍繞拉薩、日喀則以及山南地區開展,對岡底斯巖漿弧、日喀則弧前盆地、雅魯藏布江縫合帶等獨具西藏特色的地質現象開展了野外考察和學術交流,內容涵蓋了巖石學、沉積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等方面專業基礎知識,并對喜馬拉雅造山帶演化及其資源環境效應展開了深入探討。實習過程中,實習隊遠離城市、深入山區,投入到高海拔的地質考察中。同學們絲毫不畏懼高海拔、嚴寒天氣和艱苦自然條件的考驗,在帶隊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數據收集與分析。同學們普遍表示受益匪淺,不僅觀察到全球典型的地質現象,了解到國際研究前沿,而且提升了自身實踐能力和科研素質,增強了獻身高原地球科學研究、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的信心和決心。
為確保本次高原野外實習的有效實施,兩校精心策劃、嚴格安排,配備了高水平的專業教師團隊負責指導學生們進行野外地質調查與研究,同時加強安全教育,確保野外實習過程安全無憂。
聯合實習隊觀察日喀則弧前盆地地貌
我校和西藏大學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地質類專業的野外地質教學。在地質學科中,野外實習是學生全面認識地質現象,將理論知識付諸實際應用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野外地質教學涵蓋了不同地質類型、地質構造、地質過程等,旨在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和真實的地質調查場景。通過走進大自然,親身觸摸地質巖石、觀察地質現象,學生們得以加深對地質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地質學實踐操作技能,并養成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精神。
這次聯合實習極大推動了兩校在野外教學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為扎實推進教育援藏工作,助力西藏大學辦好“雙一流大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貢獻力量。雙方高校也達成共識,今后將繼續深化開展地質學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教育數字化等工作,助力西藏建設教育強區,共同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貢獻。
實習期間,我校黨委書記雷涯鄰、副校長趙志丹等看望實習的師生。